航母战斗群需驱逐舰、潜艇等协同作战,但印度缺乏配套护卫力量。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已形成海空一体化的反航母体系,使印度孤立的航母成为“移动靶”。
三、战略误判与风险规避
存在舰队策略的失效
印度原计划将航母作为“存在舰队”牵制巴军,迫使巴方在卡拉奇周边部署重兵。但巴军通过快速反应和精准威慑,反而使印度陷入被动,为避免航母被击沉引发全面战争,只能选择撤退。
对冲突升级的忌惮
若印度航母攻击巴基斯坦目标,巴方必然发动航空反舰,而印度航母防御能力薄弱(如巴拉克-8防空系统无法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可能导致局势失控。此外,巴基斯坦拥有核威慑能力,印度不愿冒全面战争风险。
四、技术故障与行动误判
潜在机械故障
尽管印度官方未承认,但外界猜测航母可能因动力系统故障(如燃气轮机问题)、舰载机作业系统故障等被迫返航。不过此类故障通常有备份系统支持,除非出现颠覆性故障。
卫星研判的误差
西方商业卫星最初可能误判航母动向,例如将返航误认为出航,导致外界对其战略意图产生混淆。
五、战略降温与隐蔽战线找补
印度可能通过撤回航母释放缓和信号,同时在隐蔽战线(如支持俾路支分离势力)展开报复。近期俾路支解放组织袭击巴军车队造成伤亡,被视为印度“对等回应”的一部分。此举既可避免正面冲突,又能维持战略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