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热销背后:订单狂欢还是泡沫隐忧?
1. 已落地的“铁杆客户”
巴基斯坦:2022年首批6架歼-10CE交付,2025年追购至36架,形成“枭龙+歼-10C”高低搭配。
2. 传闻中的“潜在买家”
埃及:网传需求48架,用以替换老旧的F-16,中埃联合演习中歼-10C与运油-20协同作战的照片,已成最佳卖方宣传片。
伊朗:联合国武器禁运解除后,伊方多次考察歼-10C,但受制于美元结算困境,谈判仍在拉锯。
巴西&哥伦比亚:南美媒体热炒采购意向,但美国军事援助的“金手铐”仍扼住咽喉——哥伦比亚若购歼-10C,恐失去每年6亿美元的美国军事援助。[page]
3. 看不见的“狙击手”
美国正以三招围堵歼-10C:
舆论战:炒作“中国战机数据回传”谣言,施压盟友放弃采购。
技术制裁:限制含美技术的零部件流向中国军工企业,如捷克产的机载计算机芯片。
价格倾销:向菲律宾、印尼低价抛售二手F-16,甚至重启F-16V生产线。[page]
四、破局之道:中国军售的“长坡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