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前脚刚离开中东,以色列后脚便启动全面攻势,这种"无缝衔接"绝非巧合。五角大楼匿名官员向《华尔街日报》透露,白宫早在4月就收到以方作战方案简报,而美国对胡塞武装的持续空袭,实为"基甸战车"行动的侧翼掩护。当西方媒体聚焦加沙人道危机时,美军悄然向地中海增派第二艘航母,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正是美式霸权最赤裸的演绎。[page]
三、地区军备竞赛:防空网与石油美元的生死时速
面对战火外溢风险,中东各国已启动紧急应对。
这些动作绝非应激反应。以色列占领加沙全境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控制地中海东岸能源走廊,重塑中东地缘格局。当内塔尼亚胡宣布"加沙将永久成为以色列领土"时,沙特主导的OPEC+立即启动原油限产预案——这不是经济博弈,而是石油美元体系面临崩塌前的自救。
四、人道主义困局:饥饿战术与舆论绞杀
以军一边用钻地弹摧毁医院,一边又宣布"允许基本数量食物进入加沙",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派暴露出典型的信息战套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报告显示,加沙47万人已处于"灾难性饥荒"边缘,而以色列封锁的每延长一小时,就有30名儿童因营养不良死亡。
更阴险的是以军对舆论场的操控。当国际笔者团被限制进入战区时,以军社交媒体账号却24小时滚动播放"人道物资卸货"的摆拍视频,配合AI生成的"哈马斯藏身幼儿园"假情报,在西方舆论场制造认知迷雾。这种"机枪与摄像头齐飞,炮弹共推文一色"的混合战争模式,正在改写现代冲突规则。[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