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瓦解外交斡旋机制。 空袭发生时,哈马斯谈判代表团正与卡塔尔政府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袭击不仅摧毁了外交基础,更向伊朗、黎巴嫩真主党释放“全球打击”信号。这种“无禁区”的军事威慑与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形成战略呼应,暴露出其“先发制人”且不受国际法约束的疯狂思维。
其三,重构中东威慑体系。 以色列通过打击主权国家首都,向整个海湾地区释放“全球打击”信号。这种突破红线的行为,本质是试图建立新的中东安全规则——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打击对象。但事与愿违,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召开,多国呼吁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标志着中东国家开始组建反制联盟。
其四,转移国内政治压力。 以色列国内经济形势严峻:2025年GDP增长、通胀、青年失业率等指标压力巨大,特拉维夫已经多次爆发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内塔尼亚胡选择军事冒险是转移矛盾的一种手段。
那么,以色列为啥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想甩锅中国呢?在占豪看来,内塔尼亚胡政府在面对57国联盟的联合谴责,以及美国盟友的谴责后,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问题放在更大的冲突框架中来处理,把矛头针对中国是担心中国对伊斯兰国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以色列的这种胡乱认知,充分暴露其战略思维的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