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拒绝美国,一边支持美国领导下的北约,日本怕不是要精神分裂了。
这种做法,显然暴露了日本外交的深层焦虑。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研究指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特征就是 "以军事力补经济力不足",最终走上 "四面树敌、自取灭亡" 的道路。当前日本似乎正在重复类似的错误:一方面舍不得中俄印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军事冒险依附美国获取政治资本。
然而,日本的分裂做法得到的也是分裂的副作用。除了日本的外交日渐紧张,日本国内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可以有弹性,但不能没有底线。日本当前的问题在于,它试图同时讨好相互对立的势力 —— 既想保住中俄印的市场份额,又想获得美国的安全庇护,还要在东盟国家面前扮演 "亚洲领导者" 角色。这种 "三边讨好" 的策略,最终可能变成 "三边得罪"。
说在最后,日本拒绝美国的要求,是一个好的开始,它表明日本经济界还保持着清醒。但仅仅拒绝关税提议远远不够,那些奔赴欧洲的F-15、即将部署的 "战斧"导弹,都是在积累着危险的战略债务。贸易账本上的盈利,很可能被军事冒险的亏损抵消干净。
未来几年将是日本外交的关键期。是继续这种左右摇摆的 "精神分裂症",还是回归战后形成的 "经济务实主义",决定着日本能否在大国博弈中找到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