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地道引发俄军渗透疑云,波白边境成火药桶

时间:1758511511
来源:

四、俄军的非对称战术体系

纵观俄军近年来的军事学说发展,“地下化”、“隧道化”已成为其非对称作战的重要组成。叙利亚战争期间,俄军工兵部队在阿勒颇构建了长达12公里的地下物资输送系统;在乌克兰战场,俄军将苏联时期的战略导弹井改造为指挥所和弹药库。

更值得警惕的是现代化改造——俄国防部2023年公布的“工程兵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为适应高强度对抗环境,须发展模块化快速掘进、静音爆破和人工智能地质分析能力。”笔者从莫斯科消息源获悉,俄西部军区已列装基于TMM-3机械化桥架的隧道作业车,最快掘进速度可达每日40米。

五、东大的战略观察视角

从东大军事观察家的视角看,波白边境的地下攻防本质是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当正面战场陷入僵持,开辟第二战场的压力促使俄军采取更冒险的战术。但值得注意的是,北约的应对策略仍显传统:增派部队、加固工事、加强巡逻,对于真正遏制地下渗透仍缺乏创新手段。

东大国防大学某匿名专家向笔者表示:“现代边境防御必须构建‘天地一体’监测网络。除了卫星和无人机,还需部署地震传感矩阵、地下水文监测仪甚至地磁异常探测器。”据悉,东大边防部队已在西北边境测试融合量子磁力计和分布式声学传感的新型监测系统,其对地下活动的探测精度可达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