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长春航空展的室内展厅,一架歼-35A隐身战斗机的1:2模型静静矗立,却成为全场最具战略意义的焦点。其机腹弹舱首次公开展示开启状态,犹如一头蛰伏的猛兽悄然露出獠牙。这一设计经过上千次优化,不仅极大降低了雷达反射信号,更通过精密的结构布局实现了武器搭载能力与隐身性能的完美平衡。笔者曾多次强调,现代空战的核心在于“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博弈”,而歼-35A的弹舱设计正是东大航空工业对此理念的极致诠释。
一、弹舱设计:隐身与火力的艺术性融合
歼-35A的弹舱采用复合曲面结构和锯齿状边缘设计,有效散射雷达波,使其在开启状态下仍能维持低可探测性。与传统外挂武器相比,内置弹舱避免了气动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激增的问题,这意味着战机可在敌方防空系统未察觉的情况下突防至核心空域。笔者观察发现,弹舱内部采用了模块化挂架系统,可灵活适配多种弹药组合——从近距格斗的霹雳-10到超视距打击的霹雳-15,均能实现快速装填与协同作战。[page]
二、武器谱系:从“空中利剑”到“雷达猎手”
本次展出的弹药配置揭示了歼-35A的多重使命:
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抗干扰能力极强,专为狗斗场景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