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600架无人机“天火焚城”,夜袭乌军工核心

时间:1758597758
来源:

三、战争经济学:摧毁军工链等于掐断输血管道

乌军为何不惜代价死守红军城?答案藏在昨夜被炸的导弹工厂里。据开源情报分析,乌克兰国防工业虽经西方输血仍维持着脆弱产能:每月仅能生产3-4枚“雷霆-2”导弹、修复10余辆T-64坦克,而此次被毁工厂承担了乌军60%的导弹发动机产能。俄军此番打击实则掐断了乌克兰“以战养战”的最后希望——当西方军援因政治因素波动时,本土军工便是维持战线的血库。

更值得看官深思的是俄军的打击精度选择。不同于早期无差别轰炸能源设施,此次行动同步打击了第聂伯水电站附近的变电枢纽,精确瘫痪工厂区供电而非全城断电,这种“外科手术式基础设施摧毁”既最大化战果,又规避了人道主义舆论风险。可见俄军已从去年粗放打击转向“精准战争管理”,背后必然有AI目标识别与实时毁伤评估系统的深度参与。[page]

四、从朝鲜导弹到伊朗无人机:全球军工联盟的暗线博弈

此次行动中首次实战亮相的朝鲜“火星-11”导弹尤为值得警惕。该导弹采用双锥体构型,再入速度可达6马赫,突防能力远超俄军自用版“伊斯坎德尔-K”。而600架“天竺葵-2”无人机(伊朗“见证者-136”改进型)的集群控制算法经俄军升级后,已实现去中心化自主协同——每架无人机都能根据邻机状态动态调整航路,这种蜂群智能正是民用无人机企业擅长的技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