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克什米尔火药桶:从班公湖模式到核战争逻辑
4月24日深夜,克什米尔实控线枪声大作。印媒宣称“边防部队有限交火”,巴方斥责“印度试图复刻加勒万河谷事件”。
但真正捅破窗户纸的,是印度人民党党首的战争叫嚣:“要让巴基斯坦倒退到石器时代!
然而与以往不同,此次博弈已突破常规战争框架。当印度航母“维克兰特”号抵近卡拉奇外海,巴军“沙欣-III”中程导弹解除保险,核阴影下的“恐怖平衡”正在崩塌。看官切记1998年印巴核试验后的战略定律:任何常规冲突都可能因误判触发核交换。正如伊斯兰堡防务智库警告:“新德里的第一枚炮弹落下时,我们不会计算当量,只会按下红色按钮。[page]
三、撕裂的和平锚:印度河水条约陨落与地缘重构
1960年《印度河水域条约》曾是冷战时期的奇迹——在世界银行斡旋下,这对宿敌竟能共享六条河流。但莫迪的撕约行动,彻底碾碎了这最后的和平基石。看官注意三个致命转折:
其一,印度首次将水资源与恐怖主义挂钩,开创“水—恐联动”制裁模式。其外长苏杰生宣称:“每一滴流向巴基斯坦的河水,都在滋养恐怖分子。” 这种叙事建构,实则为长期断水制造法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