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破局之难:历史轮回与战略透支
回望历史,1971年印度航母封锁东巴的场景仿佛昨日重现。但半个世纪过去,战场规则已天翻地覆:航母不再是制海权的绝对主宰,无人机蜂群、高超音速武器和网络战正改写游戏规则。印度却仍沉迷于“航母数量=大国地位”的陈旧思维,强推第二艘国产航母建造计划,全然不顾首舰尚未形成战斗力的现实。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战略透支。印度既要维持中印边境的百万驻军,又要在阿拉伯海与巴基斯坦对峙,还要介入马尔代夫政局、抗衡中国印度洋存在。这种“四面出击”的战略,让年均增长率不足1.5%的军费捉襟见肘。反观巴基斯坦,凭借“专攻一路”的聚焦策略,将有限资源集中打造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反而形成了局部优势。
结语:航母退场背后的南亚死结
“维克兰特”号的仓惶返航,恰似南亚地缘困境的缩影:技术虚荣心催生的装备与实战需求的撕裂,民族主义狂热与民生凋敝的矛盾,历史恩怨与资源争夺的死结。当印度网友怒骂“国耻”时,巴铁民众也在质问“为何总要忍饥挨饿造导弹”。或许正如《梨俱吠陀》中“维克兰特”(勇敢)的真谛——真正的勇气不在于炫耀铁甲巨舰,而在于超越零和博弈的智慧。只是在这片被仇恨浸润太久的土地上,和解的曙光依旧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