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历史的回声:克什米尔诅咒与莫迪的豪赌
从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至今,克什米尔始终是南亚的“流血伤口”。莫迪的强硬,本质是转移国内矛盾:印度经济增速骤降至4.2%,农民抗议席卷全国,唯有“对巴强硬”能凝聚民粹共识。
但历史教训犹在眼前:
2019年空战:印军幻影-2000越境轰炸巴境内目标,反被击落米格-21,飞行员被俘后游街示众。
1999年卡吉尔冲突:印军“胜利”代价是阵亡527人,差点引发核战。
如今莫迪若想复刻“2019年剧本”,风险远超以往——巴军“雷电-II”Block3战机配备霹雳-15导弹,足以对抗“阵风”;更关键的是,巴方核门槛已从“领土完整”降至“生存威胁”。
六、悬崖边的舞蹈:生存还是毁灭?
当前最危险的变量,是印度国内民族主义狂潮与莫迪决策层的“信息茧房”。当印媒大肆炒作“巴军向中国求购歼-35”时(注:该消息未获证实),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