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波斯铁壁:伊朗的“卡扎菲警戒线”与生存哲学
面对山姆大叔的步步紧逼,德黑兰的谈判策略堪称现代弱国博弈的教科书。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划定的三条红线—— 不毁核设施、不弃浓缩铀、不受国际核查 ——绝非顽固不化,而是用四十年制裁苦难换来的生存法则。当以色列叫嚣要伊朗签署“利比亚式协议”时,德黑兰街头民众的怒吼已给出答案:宁可站着饿死,绝不跪着吃饱。这种植根于波斯文明的硬气,在鲁哈尼政府“愿谈但不屈服”的表态中,在佩尔谢扬总统“极限施压毁谈判基础”的控诉中,化作一道道护国铁闸。
伊朗的智慧更体现在“以拖制急”的战术上。看官且看:每当美军航母群逼近霍尔木兹海峡,德黑兰便释放重启谈判信号;每当华盛顿放松制裁压力,浓缩铀丰度立即突破新阈值。这种“走钢丝”艺术,既利用欧盟与中俄的斡旋空间,又借国内民生危机倒逼国际社会。正如2025年4月谈判桌上的博弈,伊朗坚持“先解除制裁再谈核限”,而美国要求“先弃核再松绑”,双方都在用时间换取战略转机。[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