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依赖:关键子系统(如发动机、隐身涂层)需进口,国产涡扇发动机研发停滞,被迫采用美制F414发动机(尚未交付)。
设计缺陷:AMCA模型显示其隐身设计粗糙,DSI进气道与弹舱整合存在结构矛盾,实战价值存疑。
中国隐身战机对抗策略的先进性
针对印度升级措施,中国已部署多层次反制手段:
红外探测与L波段雷达:歼-20配备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和L波段前缘襟翼雷达,可在X波段雷达受干扰时通过多频谱探测锁定目标。
电子战压制:歼-16D通过大功率干扰使印度雷达失效,迫使空战进入近距离格斗,抵消苏-30MKI的机动性优势。
四、战略影响与未来展望
南亚空中力量平衡重构
巴基斯坦装备歼-35后,将在2026-2030年形成对印度6-8年的代差优势,而印度唯一可能缩短差距的路径是紧急采购F-35,但其政治附加条件(如数据共享、使用限制)与印度"战略自主"原则冲突,可行性极低。
印度的两难选择
短期:继续升级现有战机(如苏-30MKI雷达、阵风导弹)仅能局部提升战力,无法改变体系化劣势。
长期:若AMCA项目失败,印度可能被迫重启与俄罗斯的苏-57合作,但该机型隐身性能不足(RCS约0.5平方米),仍难以对抗歼-35。
总结而言,印度空军的升级计划更多是心理安慰而非实质性突破,而巴基斯坦通过歼-35的列装将巩固其区域制空权优势,迫使印度在未来的战略博弈中处于被动防守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