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苍穹下的铁翼风暴:中式装备如何撕碎"阵风神话"与美式霸权逻辑
一、导火索:一场改变地缘军事格局的"天空闪电战"
2025年5月7日深夜,印度河平原的寂静被刺耳的空袭警报撕裂。当印度空军"阵风"编队携带着对地攻击弹药逼近巴控克什米尔时,ZDK-03预警机的脉冲信号已在云层之上编织起无形天网。三分钟后,巴方地面雷达站捕捉到160公里外微弱的金属回波——这注定成为载入空战史的经典时刻。
在ZDK-03的战术引导下,歼-10CE机群以双机编队跃升万米高空,机载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瞬间完成战场扫描。PL-15E导弹的发射按钮亮起时,印军"阵风"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仍在徒劳地对抗着来自K600电子吊舱的全频段压制。当第一枚霹雳-15E拖着湛蓝尾焰划破夜空,这场不对称猎杀已失去悬念——后续战报显示,至少有3架价值2.5亿美元的"阵风"化作燃烧的残骸坠向克什米尔山谷,整套猎杀流程耗时不超过8秒。[page]
二、技术解剖:歼-10CE如何将"阵风"钉死在四代机棺材板
当西方军事观察家还在纠结"四代半"与"五代减"的概念游戏时,歼-10CE用实战验证了中式装备的"暴力美学":
雷达碾压:装备氮化镓T/R组件的KLJ-7A雷达,探测距离比"阵风"的RBE2-AA雷达提升40%,在180公里外即可稳定锁定目标。这相当于在百米跑道上,让对手负重30公斤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