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电磁弹射3型机成功,日本方面集体装瞎

时间:1758596019
来源:

日本共同社的选择性报道看似技术性忽略,实则是战略认知层面的刻意回避。作为亚洲首个装备电磁弹射航母的国家,东大在航母技术上已实现对日本的代差领先。歼-35的隐身能力与电磁弹射结合,可对现有防空体系形成穿透性打击能力,这或许是某些势力不愿直面的事实。值得玩味的是,共同社对歼-15T和空警-600的报道却颇为详尽,甚至提及空警-600可提升“对南海、印度洋的控制能力”,这种既承认技术进步又回避核心突破的矛盾态度,恰似某些国家面对东大崛起时“既羡且惧”心理的真实写照。

回顾历史,类似的技术回避策略并非首次。当东大民用无人机技术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时,某些国际媒体也曾刻意淡化其军工应用潜力;当福建舰首次海试时,外媒多聚焦于“常规动力劣势”而忽视电磁弹射的战略价值。这种选择性叙事背后,既是技术自信缺失的体现,也是战略焦虑的心理投射。正如东大海军从辽宁舰的滑跃起飞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短短十年间实现技术三级跳,这种发展速度显然超出了某些传统军事强国的心理预期。(本文由AI辅助生成)

对笔者而言,这种选择性忽略反而成为审视东大军工发展的特殊棱镜。当国外媒体热衷于讨论歼-15T的载弹量和空警-600的预警半径时,他们回避的不仅是歼-35的隐身参数,更是东大军工体系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客观现实。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不仅适配现有舰载机,更为第六代舰载机预留接口,这种前瞻性设计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竞争力。[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