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按钮下的豪赌:南亚核阴云下的生存权绞杀战

时间:1746167924
来源:

笔者曾研究过叙利亚阿勒颇围城战,但对比莫迪的“水刃”战略,仍觉脊背发凉。前者用饥饿逼降,后者用干涸灭国——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已有1300口机井枯竭,信德省小麦绝收面积达47%,30万流民如蝗虫般涌向伊斯兰堡。这种“慢刀子割肉”的战术,比炮弹更致命:它让巴国政府在饥民暴动与核按钮之间做生死抉择。

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在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新建11座截流水坝,其“水文霸权”野心早已超越印巴博弈。若此模式复制于南亚诸国,孟加拉国1.6亿人、尼泊尔3000万人的生存权都将沦为印度地缘筹码。[page]

三、核阴影下的生死时速:170枚核弹头的午夜惊魂

当莫迪的航母群在阿拉伯海演练“外科手术打击”时,伊斯兰堡郊外的沙赫·尼尔姆核指挥所内,130枚“沙欣-3”中程导弹已解除一级保险。巴军方明确警告:“任何对水利设施的军事打击,都将触发核反击”。这场豪赌的赌桌上,筹码是南亚8亿平民的性命。

笔者查阅过1999年卡吉尔冲突的绝密档案,当时印巴核武库仅各有30枚粗糙装置。而今,印度156枚、巴基斯坦170枚的核弹头数量,配合成熟的导弹载具,足以让南亚变成“连蟑螂都无法幸免的辐射地狱”。更令人胆寒的是,巴国战术核武器已部署至边境旅级单位,这种“先发制人”的末日机制,让危机管控沦为理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