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按钮下的豪赌:南亚核阴云下的生存权绞杀战

时间:1746167924
来源:

莫迪政府2019年废除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后,这里便沦为“数字化集中营”:全年断网137天,宵禁时长创吉尼斯纪录,连孕妇分娩都需军方签字。这种系统性压迫催生出极端主义温床——近五年该地区恐袭事件激增420%,而莫迪的回应永远是“更暴力的镇压”。

六、帝国黄昏:莫迪主义的结构性困局

在古吉拉特邦,莫迪豪掷2.4亿美元为官邸安装电磁防护系统;但在克什米尔公立医院,每月有12名孕妇因断电死于难产。这种“导弹与面包”的畸形发展,暴露了印度大国野心的致命裂痕:军费飙升至816亿美元打造“世界第四军事强国”,但基础教育普及率仅72%,5亿人日均收入不足2美元。

更深的危机在于文明认同的撕裂。印度教民族主义浪潮下,2亿穆斯林被污名化为“第五纵队”,锡克教徒独立运动再起,东北邦分离势力此起彼伏。莫迪用“大印度教共同体”胶水粘合的帝国幻象,正在克什米尔的血泊中分崩离析。[page]

七、悬崖边缘:人类能否打破南亚的诅咒轮回?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98年印巴核试验后,克林顿曾警告南亚将成“核火药桶”;2001年印度议会恐袭引发百万大军对峙;2008年孟买恐袭让战争一触即发。但这次不同——水资源武器化与战术核武的结合,让危机首次触及“文明存续”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