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迹斑斑的F-35C与锋芒毕露的歼-35:西太天空的权力交接仪式
看官们,还记得去年此时,太平洋上那让美军颜面扫地的画面吗?美国海军的F-35C“闪电II”战机,本应是科幻片里的未来杀器,却在降落后暴露了它最不堪的一面——机身那价值连城的隐形涂层,被无情的海风啃噬出大片大片刺眼的红褐色斑点,活像一块块铁锈!甲板上的地勤人员愁眉苦脸,修复设备却卡在舱内动弹不得,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这绝非孤例,而是美军引以为傲的五代舰载机,在太平洋恶劣环境下的真实窘境。这幅场景,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残酷事实:西太平洋的天空,正酝酿着一场力量格局的剧变。而这场剧变的序幕,正由东大的歼-35徐徐拉开。
一、 弯路与坦途:设计思路的云泥之别
当美军还在为F-35C的锈迹和后勤噩梦焦头烂额时,东大的歼-35,却以其独特的设计哲学,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生命力。看官们请注意这个关键细节:歼-35走的是“海陆并进”之路!它并非像F-35那样先搞陆基型再艰难移植到航母,而是一出生就刻上了“航母专属”的基因,舰载型是核心,陆基型是衍生品。 这步棋,妙不可言!
它直接汲取了美军F-14“雄猫”和F/A-18“大黄蜂”这些经典型号的成功经验——舰载机,就得为海上而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歼-35的骨子里就带着“抗造”的DNA。更紧凑的气动布局,让它在拥挤的航母甲板上穿梭自如;针对性的抗盐雾腐蚀设计,则直指F-35C那要命的死穴。 外媒捕捉到的画面显示,歼-35机身上的铆钉数量显著减少,关键舱盖结构也力求简洁。看官们细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常维护不再需要“拆东墙补西墙”,甲板地勤的负担大大减轻,战时快速出动率就有了保障!